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博节专题 -> 正文
高华锦:做一名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
2015-10-13      

--在成都文理学院201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强调广大教师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时,要求广大教师要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撒播创新的火种,促进社会公平。

这些要求既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强教师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今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我曾指出,大学不仅仅是大师云集的地方,也是理想主义者的高地,坚守社会良知的阵地,学生要够承袭师长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不投机,不取巧,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在高校,讲台上下都是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专业老师、行政后勤都担负着同样的性质,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希望在座各位老师深刻学习领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国育才,做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学生永远铭记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好老师。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大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除了知识的传递之外,还肩负着培养人的重要使命。我们经常讲,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回忆起那些在我们的成长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老师,总是心生敬意和温暖。辅导员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行政后勤给学生一个家的温暖;专业老师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大家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浸润工作。

去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民教师,理应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引领。老师在讲授知识,也在传播思想;“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老师的言行要能够对学生负责,能够对事业负责,能够对国家负责,要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不干“端着饭碗却砸锅”的事情。学生都是“向日葵”,习惯朝着老师转。站在讲台上是一个心态光明的老师,教出来的就是一群积极光明的学生;老师是优雅的,学生才有望优雅;老师是从容的,学生才有望大气;老师是幸福的,学生才有望明亮。作为老师,要带头讲政治,守规矩,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二、 坚守职业道德,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

古人讲,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行,是人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没有资格从事教育工作的,也干不好教师这一职业。近年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比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禁令”、师德禁行 “红七条”,这些都是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作为为师从教的首要任务,认真修师德、练师能、铸师魂。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的责任,常修为师之德,常怀爱生之心,常思家长之盼,率先垂范,示范引领,立好标杆,以自己的优秀品格去感染、熏陶、教育学生;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重操守,讲规矩,守纪律,勇于抵制各种不良现象;要坚持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培养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知识收获知识;要倾情关爱,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释放工作激情、演绎事业精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良好形象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我们学校行政楼大厅的墙上有陶行知先生的“三个躬亲”,即“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学院就是希望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传授给学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自觉守望精神家园,努力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储备,关爱学生的具体行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三、 坚持学生为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生是学校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学校呈现出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最关键就是学校始终将“创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作为办学宗旨并以一贯之地努力奋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育、培养学生上面。

美国教育学家给大学新教员提出的建议是,备课和上课的时间比是2:1至4:10。如果我们按照一周16节课来算,我们老师需要投入的刚性时间起码在60小时以上,每天8个小时是完全不够的。我们有的班级某些课程出勤率低、早退情况严重,我们调查后发现,不是学生不愿意去上课,不是学生不愿意留在课堂上,也不是辅导员没去督促,而是因为授课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我们还有的老师随意调课换课,上课时比学生去得晚、走得早。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对课堂的重视和把控不够。

我希望老师们都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发展、就业服好务。我们学院有很多教师在下课之后、八小时之外还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所以他们备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文学院有一位备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教授叫毛庆,他曾经讲过“教授没有八小时之外的自由,不能对学生说‘今天我休息’‘今天我身体不舒服’”。他常常因为为学生答疑辅导而错过校车,也常常在没排课的时候来到办公室同学生交流讨论。我相信,将来这些学生一生都会记得这样的老师。

良师,不是松,而是严。我们有的老师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放任放纵可能会让学生一时觉得自由自在,但当他走出校门发现自己没有立身之本时,他一定会心生埋怨。军训教官和学生短短十多天的相处,可以结下那么深的感情,我分析有两点原因:一是教官对自身要求严,二是教官对学生严。

学校所有的管理岗位都是服务性岗位。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互相扯皮,相互推诿的工作作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凡事站在学生立场上多想想,多看看,多一点细心、耐心、爱心,说不定就把事情办了,即使办不了,学生也不会心生怨气。在文理学院,学生不是那一个人的学生,也不是哪一个群体,哪一个部门的学生,而是全文理学院的学生,每一个老师都有育人的责任。

四、 坚信教育梦想,与文理共发展共分享

从事教育的人,都是有教育梦想的人。教育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最简单的就是希望我们培养的人在走出校园的时候,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文理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办学历程,我们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创办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我们提出的发展愿景是“缔造常青学府,化育幸福人生”,这就是理想的文理,也是文理人的梦想。

要实现这样的梦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一批舍得流汗、舍得牺牲休息时间、舍得全身心投入的教职工,我们是很难做得到的。过去十余年,学院成功迈过几道坎,取得了今天的办学业绩,这是全院教职工全心全意、同心同德投入工作的结果。

在文理,我们还倡导“同发展共分享”,即学校的发展和每位老师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学校发展了,我们每位老师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共分享”不是单纯的字面上的意思,文理有一批老专家、老教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博的学识,年轻老师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分享”他们的经验,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广度。因此,“同发展共分享”就需要年轻的老师们把工作当成事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能否全身心投入到文理的教育事业中来,是一个立场、态度、情感、忠诚度的问题;是一个是主人翁、建设者、创业者,还是旁观者、打工者、临时中转者的问题;是一个工作在不在状态,有没有责任心的问题;是一个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的问题。

老师们,教育是国之本,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完成角色转变,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教师的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锐意丰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学生永远铭记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好老师。我也希望学院人事处、教务处及相关各部门热忱服务教师发展,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和需求,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上一条:两万余名师生“相约”博览节

关闭 【打印】  【收藏】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