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文学院2012级的王岚,马上就要走出学校,面临实习。当她回过头看大学这两年半的青葱岁月。她浅笑着,她脑海中的大学,这个每位学子都向往憧憬的地方,在这里,会有遗憾,有迷茫,但只要一路坚持,就能尽力地把遗憾降到最低。

“在我们刚开始进入大学,一下脱离了高中的紧箍咒,转变到及其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但我们只要明确自己的目标,青春就不会迷茫”,王岚就是这样坚信这句话,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而努力着。
自觉自律,不负年华
在老师、同学眼里,王岚是一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学习上,王岚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自觉自律,不负年华”。
大学,每个人有不同生活学习方式。自觉自律,大学学习的“法宝”。王岚的用这件法宝让她的学习成绩出彩万分。当看着室友对着电脑,不停地追剧的时候,王岚坚持着不受干扰,在紧凑中不断地提升着自我。在她看来,寝室只是供人休息娱乐的地方,真正的好的学习场所在自习室。在自习室里,学习氛围极具浓厚,每个人都在安静的看着自己的书,没有外界的干扰,这一切都是学习的绝好条件。就这样,她成为了自习室的常客。
在考试前夕,王岚更是扎根在了自习室,早出晚归,不断地复习记忆。面对每次测试,王岚总是从容不迫。她认为:“有准备就不怕任何事情。考试前复习这不是临时抱佛脚,人有些潜能是在被逼的环境中激发出来的,那段时间的努力不仅是衡量你是否成绩合格的条件,还是衡量你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王岚除了对自习室的热爱,还对图书馆“情有独钟”。图书馆的这座知识的大宝库,给了王岚很多学习上的帮助,拓宽了她的视野,也给了她众多心灵上的慰藉。在平时的闲暇时间,王岚会走进图书馆,找一两本书,对着窗,惬意的漫步在翰墨书香中,享受着生活的平静与情感的陶冶。
人生有时就应该潇洒。“学习和工作要劳逸结合,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这是王岚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于是在周末她会和朋友一起出去骑骑自行车,去附近的景点游玩。面对压力,她会选择用文字写下自己内心的不畅。王岚认为“文字,容易保存,心里有些事儿可以通过文字来抒发,而且把它留在那儿,就会一直在那儿,还可以回忆”。在这样的合理模式下,王岚的成绩名列前茅,并三次获得了“一等奖学金”,也被授予“优秀学生的称号”。
时间宝贵,年华易逝。“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得去做,并且得做好。”大学的课程比较少,王岚积极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凭着热情与努力拿到了国家全民健身操有氧舞蹈二级证书,赢得文学院“三笔一话”钢笔字组三等奖,并通过了国家硬笔书法四级。
大学生活,五味杂陈。
“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多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带着这样一个积极进取的态度,王岚绝不气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王岚,一个乐观进取的女孩子。在王岚刚进入校园参加军训期间,自己所在的班级在选临时负责人,她奔着这是一个绝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就主动争取,在那期间,恪尽职守,这让她与同学、老师迅速熟悉起来,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后来当网宣中心招新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加入进去,成为一名记者干事。
蝶变新生。在王岚以一名记者干事的身份进入网宣中心的时候,和里面的同学老师还很陌生,那时的她不敢大声地与其他人交谈,但环境所逼,她所从事的记者一职,让她不得不大胆勇敢起来,逼着自己与他人交流,向老师请教,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岚的组织安排能力一步步被锻炼出来。王岚性格随和,平易近人,一颗强大责任心进一步促使她的学生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完成了从一名记者小干事到责任编辑及副主任的完美蜕变。王岚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让她获得了“社会工作奖学金”,被授予“优秀文字记者”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
“成长路上,感恩之心不可失。在大学生活期间,我很感恩我的老师。是她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这是王岚在“一等奖学金”上对“感恩”这一话题的的答辩。
老师就是亲人。王岚进入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怀抱,这让她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以至于在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处处碰壁。在这个新环境中,也没有结交到很多朋友,总是一个人游荡在偌大的校园中,感觉自己很无助。刚单独生活的王岚甚至不会装被子,也不会缝衣服钉纽扣。这时她想到了那位和蔼可亲、像大姐姐似得老师——柴续续老师,她找到柴老师向她诉说自己的烦恼,柴老师极尽全力的安慰与开导着这个“妹妹”,这让心情低沉的王岚摆脱了内心的依赖,变得开朗起来,渐渐地适应了大学生活。
老师就是知己。刚接触少儿教育这一专业,王岚比较迷茫,不知道怎样把握。她几次三番找到柴老师,倾吐自己的焦虑。王岚一直记着柴老师说的“作为老师,你给学生一碗水,你自身就得有一桶水的分量”这句话,它成了激励王岚努力学习的动力,这也让王岚的假期兼职家教有初步的成绩。在做家教老师期间,王岚在每次上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王岚说道:“对于学生,我们要大爱。”
几手准备,走向未来。
“世间太多事情变幻无常,我们不能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做好几手准备,防患于未然。”这就是王岚在大学生活努力拼搏的理由。
现在的王岚要准备实习了。在近两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中,王岚的竞争优势已经显现出来:缜密的思维,真诚待人的心,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对教师工作相关知识较好的把握,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处事方法。她打算回自己的家乡巴中实习,“毕竟以后的那是自己的家乡,我要为家乡做点贡献,其次,我想待在离家近的地方”她即将踏上一条新的人生路。
人生就像一块蓄电池,需要时不时的充满能量。王岚有机会还想专升本,而今,除了完成专业相关的考试过级之外,她还通过了自考本科的所有考试科目。“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我们总要有点儿长处才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王岚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自己的构想,“在实习期间我的核心任务是:复习,为明年五月份的校内专升本考试做充足的准备。而实习只是积为了累更多的经验。”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王岚积极进取的态度值得每一个文理学子学习。
对于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王岚心中也有诸多打算。王岚谈到: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给你开了一扇窗,是为了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人是要灵活多变的,路有许多条,就看你怎么选择,做好准备没有。在学校学习期间,王岚也在学生组织中锻炼自己的新闻写作和采访能力,这一段经历不仅给了她坚实的新闻写作基础,同时也让她有了当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美好心愿,她想以后自己可以去应聘新闻记者,“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这都是一条不错的出路。”王岚对于未来的规划清晰又明朗,这种豁达与乐观的心态也将支持她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越走越远。
人生就是一艘航船,我们在行驶的途中可能会遇到风暴,但只要有那一枚“指南针”——目标,梦想就不会遥远。
(记者 代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