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侧记
11月6日,第11届科技文化博览节闭幕式在星空剧场举行,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旅游学院等10支团队荣获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瞻仰革命圣地、做南京青奥会“小青柠”,深入基层做志愿者,开展山区支教……今年夏天,从红色圣地、企业一线到大山深处、农村基层,到处留下了文理学子暑期实践的身影,他们在实践中砥砺青春,在实践中点亮人生。

十余支学院团队,巴山蜀水进行专业实践
今年6月暑期,我院团委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建了10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四川各地开展了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的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和社会影响。

一边听着专家授课,一边思索如何在信息时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6月30日,信息技术学院赴天府软件园专业调查队在分团委书记郭晗昕的带领下,开始了实践之路。“在这里,真切的感受到了,我是身在一间公司,而不是学校,这将就是我们未来要面临的生活。”信息技术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赵显敏在实践报告里这样写到。“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我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从成都到简阳,再到三岔镇,途经了很多地方,我们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马雄参与了赴简阳“建设成都第二国际机场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对几天调查走访中发放的100份问卷的分析,马雄觉得,“有理由相信成都第二国际机场在简阳落户,会对简阳的发展起到极大作用。”
据统计,10支服务队中有7支分赴成都邛崃市、金堂县、高新区开展社会调查、基层宣讲、教育帮扶活动,先后走访群众1000余人,发放问卷资料300余份;另有3支服务队分赴绵阳、眉山、资阳等地,进行了生态调研、新农村走访、地震遗址考察等活动,走访群众500余人,发放问卷资料100余份。
“逐梦计划”,我的青春在基层闪光
“通过实践,我对基层干部、村组群众等群体有了更为直接明晰的认识和体会。”回忆起这次基层实践的经历,文学院2012级汉语(少儿汉语教育方向)6班的段思帆涌现出无限的感慨。
段思帆的实践之路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开展的“逐梦计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4月,为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团省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联合开展“逐梦计划”——四川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全省21个市(州)和省本级共募集2万个以上规模的实习岗位,供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逐梦计划”是一项以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科研院所、进社会服务机构、进基层开展实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在线自愿报名,按照先选先得的方式获得实习岗位,大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按时上岗报到,顺利完成实习。同时还将为参加实习的大学生免费提供一份实习保险。
青年的心,总是能很快的融入到共青团的工作中去。7月初,政治与法律学院2012级学生王磊来到了共青团金堂县委,开始了“逐梦计划”的旅程,“说实话,刚开始非常的忐忑,工作都还不熟悉。”当时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堂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王磊端起了相机在现场忙活拍照,团代会结束时,“也和工作的同事变得熟悉起来。”
只有我在为他人服务时,我才真正品尝到生活的乐趣,懂得了生活的意义。这个暑假,教育学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一班的马新星几乎走遍金堂的21个乡镇,“在金堂县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对各乡镇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检查与登记。”
两个月的基层工作,文理学院的学子出色的完成了所交代的任务,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据悉,下一步,共青团四川省委将持续跟踪和服务实习大学生,切实搭建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指导、岗位对接、政策咨询等平台,有力服务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
先锋征途,留影红色记忆
北京湛蓝的天空下,印有我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的徽章显得格外的不同。“站在威严的天安门广场面前,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 在首都北京,掏出“文理牌”的红色徽章,传媒学院学生滕洁流露出无限的自豪。

原来,在暑假开始前,200余名2012级和2013级学生党员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实践任务,以个人为单位拿着我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作的徽章到红色景点进行随手拍活动。
我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带着先锋去旅行”活动,共组建了北京(天安门)、四川(阆中市红军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邓小平故里、赵一曼纪念馆)、山东(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江苏(姜堰市革命烈士陵园)、广东(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安徽(渡江战役纪念馆)、河北(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等八个大组, 71个小组进行红色随手拍。
活动中,新浪微博“文理先锋”共发布微博71条,微博阅读量9万余次,照片数量306张。通过图片分享,文理先锋微博线上的所有用户“旅游”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南京青奥,打造最美“中国名片”
青奥有你,青奥有我!

这个夏天,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3700多名运动员在这里展现体育技能,畅谈青春梦想。
这个夏天,我院艺术团礼仪队队员2012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张婷婷、常译匀在青奥会进行礼仪接待志愿服务工作,展示文理学子的风采。
“青奥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我们中国青年和各国青年分享青春、交流思想、畅谈未来的舞台。”作为在幕后工作的志愿者,张婷婷和常译云觉得,“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我们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青奥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看望青奥会志愿者,向2万多名中外志愿者表示亲切慰问。我院志愿者得到极大的鼓舞,克服重重困难,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给组委会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结束志愿工作,她们说:不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苦,我们都会用热情和坚毅去面对,竭力做好每一件事,用我们的行动诠释“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中国代言,打造最美中国名片!(团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