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国教师报》刊载我院《素质教育丛书》序言
2010-11-17      www.scnucas.com

近日,《中国教师报》在2010年10月20日第D三版全文刊载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全国人大常委柳斌为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所作的序言。

《中国教师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是一份专门为中国教师服务的周报。

原文如下:

《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序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全国人大常委 柳斌

新中国教育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在21世纪,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科学、大众的现代教育体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教育在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还远非充满活力。教育体制尚待完善,教育结构需要调整,办学效益尚待提高,人才机制亟待通过改革、创新予以打造。

要实现上述目标,制约因素很多。其中通过分数评价、文凭制度把考试最大限度功利化制度关注。这种应试体制把政府部门、学校、家庭,把干部、校长、教育、家长统统编织入这张巨大的功利网中,使分数(而不是德才)决定人的命运,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已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后备人才创新思维少,创造能力低,实践能力差,已成为人才发展战略的重大隐患。

为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对素质教育进行不懈的探索。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里,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教育理论的大更新,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大转换。它的直接影响是大大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它的深远影响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制度,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以单纯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分数高压下,学生学业及心理负担过重,出于被动地位等这样一些状况。素质教育主张以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观认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全体性);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但应当是智力的,而且应当是品德的,体质的,心理的(全面性);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发展的个性特色(多样性);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教育过程应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主体性);认为学生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教育的任务是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当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之充满活力是它的精神实质。当然素质教育也不是不可捉摸的,相对于“应试教育”,它有自己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把包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适应公民素质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把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评价制度确立起来;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努力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

不久前,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送来了“关于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即将问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的清样,征求我的意见。看了方案和教材清样,令我感触颇多。

大学素质教育的兴起,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创办于2001年。学院创办之日,正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时,这使学院成立伊始就沐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春风里。素质教育也因此一直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居于核心位置。学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10年,实施教育10年,并以素质教育为动力,实现了学院的内涵发展;办学10年,探索10年,在建设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形成了具有文理学院特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做法。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中心,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全程和全方位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培养时代需要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如果高等院校都在建设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进取,那么大学素质教育就会呈现一种新的气象、新的面貌,将有利于培育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条:我院园林式校园评估成功验收 下一条:我院各系纷纷组织学生开展校园义务劳动

关闭 【打印】  【收藏】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