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是大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为学生了解专业性质、培养目标以及所属行业和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新生很难全面把握、深入了解专业教育的全部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必然会面临专业学习的种种困惑,甚至产生一些不利于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思想。如何在新生入学所作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作更深入的专业教育,提前为新学期或新学年即将开展的各种学习做好思想上的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本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应培养哪些方面的素质,应锻炼哪些能力,认识到所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及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是大二、大三甚至是大四都应高度重视的工作。
本学期,文学院在此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开学之初,文学院四个方向组织了四场专业教育座谈会,文学院院长伍厚恺教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对学生提出的专业学习问题予以解答,并深入进行引导。
文学院召开专业教育座谈会
3月1日至5日,文学院院长伍厚恺教授在第二校区给2011级文学院各专业方向新生进行交流,针对本科师范、中外文秘、文化传播方向和专科少儿汉语教育、文秘方向的特点,举行了4场专业教育座谈会。
在新生进校时进行过全面的入学教育后,文学院按惯例在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开学时举行这样的座谈会。伍院长认为,入学教育比较概括、涉及面广,不够深入细致,另一方面新生对大学学习、专业性质、培养方式还不可能有具体感受,效果有限。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学生有了自己的切身体验,也会有思考和困惑,会出现一些问题,入学教育应该及时跟进和深化。而且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刚入学时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兴奋期已过,可能进入相对倦怠和松懈的状态,正需要激励。针对上述情况及时交流,进行引导,非常必要。
每场座谈会开始,伍院长都先请同学谈谈自己一学期来的感受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同学们对目前的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觉得这些课程“没有多大用处”,感兴趣的是所谓“专业知识”,更急于学习专业技能性课程。例如,一位同学就说:“我觉得我们现在学的很多课都没什么意义,比如‘现当代文学’,老师上课讲了很多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种题材的作品,但其实对我们以后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啊!没有多大的用处啊!可不可以不学那些没多少用处的学科?”
伍院长指出,这正在他的预料之中,也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上学期收集到的教师反映,也正是这类现象,在一年级帮助同学们认识清楚这个问题十分紧迫。所以在各场座谈会上,他都首先集中说明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再次利用这个机会给新生详尽讲解了各个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未来工作性质、事业发展方向,然后由此出发说明一二年级开设的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等作为基础理论和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以及这些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针对师范方向,伍院长着重指出,大家以后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因此汉语言文学知识本身就是专业知识,舍此就谈不上什么“专业技能”。做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一定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他还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最尊敬最崇拜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是不是知识最丰富最有学问的老师?在本专科文秘方向的座谈会上,他针对文秘工作性质,分析了秘书写作所包括的文件、公文、总结、讲稿、函电、策划书等文体,指出即使写作格式体裁没有问题,但内容好坏、水平高低就大有区别了,又比如速记速录的技术即使很好,但有可能错别字连篇,这在当今电视屏幕上是屡见不鲜的,说明文化素养至关重要,等等。在文化传播方向的座谈会上,他针对同学们对专业工作性质比较模糊的状况,具体介绍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局面,以及将来可从事的平面媒体、影视、网络、出版、广告、旅游和企事业单位文教宣传工作的特点,说明语言文学基础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他举了一些生动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如余秋雨、韩寒等名人在文化常识上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正好反映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素养方面的某些不足,终归是会暴露的,令人遗憾。他更强调不仅要学好汉语言文学基础课,还要拓展到整个人文素养领域,才能成为优秀人才。
最后,伍院长语重心长地叮嘱同学,第一、二学期正是打好知识基础、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千万不要疏忽,以免在今后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阶段出现基础薄弱的情况,更在将来的工作中感到捉襟见肘,后悔和补救就晚了。
同学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伍院长表示完全理解,借座谈会这个机会,为各个专业方向的同学们预先介绍了以后陆续开设的有关专业课程和技能性课程,说明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他希望,同学们在现阶段潜心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提高人文素养,打好基础,在后一阶段结合专业工作要求努力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这样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成为优秀人才。他还讲解了三年级开设跨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情况,让同学们做到一专多能,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并介绍了历届考研、公招的情况,帮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个人规划。
每场座谈会的最后,伍院长都给同学们谈到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成才途径,除了课程学习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外,还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文学院在社团活动、专业实践基地、报刊网络编辑部、读书节和文学赛等各种竞赛方面搭建的平台,以及这些活动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锻炼作用,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伍院长特别提醒同学们重视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养,要随时关注与自己专业有关系的社会热点和行业状况,多分析多思考,熟悉情况,培养眼光,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要真正认识到大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千万不要虚度光阴。
会后,同学们们谈到,这几场专业座谈会开得很及时,解决了当前大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入学以来的种种困惑,更加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教务处 供稿)